星期一, 十月 30, 2006
终于结束了十天的旅程。在飞机上,抱着小叮珰,我把十天里少睡的觉都补回来了。就这样沉沉地睡去,一颗心却还留在南京;朦胧中,十天里的点点滴滴仿佛再重演一次,是缅怀、是回味,我已分不清。醒来时,已快抵达新加坡,没有回家的期待,只有满腔的惆怅。看着孩子们陆陆续续被家长接走,一方面放下了心头大石,另一边厢也怀着不舍的心情目送他们离开。我们在南京的一切将粘在回忆的相簿里,只待追忆。今天一到学校,孩子们一看到我便嚷着要回南京;天气、衣着、厕所、床铺、起床时间等都令大家十分留恋。我们现在回到新加坡,又要重新适应这里的生活,真的有些不习惯。为什么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留恋一个只住了十天的地方?中国孩子的热情、老师们的关爱、同学们的互动和多姿多彩的活动,不但弥补了设备条件的不足,也点燃了大伙儿炽热、崇尚自由的心。一颗颗赤子之心,通过和大自然的接触以及和纯朴热情的中国孩子的交往,逐渐被唤醒,感觉到生命里的真、善、美。看看以下的精彩照片便不得而知:登上馒头山的成就感非笔墨所能形容;这座山根本没山路,我们走的是泥泞路,披荆斩棘,虽然弄得伤痕累累,对孩子们来说却是一项壮举啊!


爬了山之后,大家带着满满的成就感下山。纵然途中有摔倒、割伤、刺伤等例子,勇敢的孩子们还是坚持到底,而且一路上发挥互助互爱的精神;前方有什么障碍,就会喊话传达讯息,让后面的人注意。山里弥漫着晨雾,同时也响着孩子们的回音,一步一步,大家终于安全抵达山脚。

下山其实比上山辛苦,因为地势不平 ,有些地方也很陡峭难行,对孩子们来说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的。大伙儿已完成任务,有些女生说不敢再领教这样的爬山活动了,有些则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锻炼。
爬完了山,接下来便是自己煮食。我们把前一天挖的山芋带来煮;其实也不算自己煮,有三位农民阿嫂受邀来拔刀相助,为我们准备一顿丰盛的午餐。虽然没有什么好料,可是味道却棒极了。孩子们个个吃

得津津有味!有图为证哦 !

饱餐了一顿,接下来的活动是放风筝。我从来没在那么一个背山面水、景致悠然 的地方放过风筝。孩子们分组后,开始放起风筝;先测风向,然后拿线的孩子起步跑,另外拿风筝的孩子便随风向用力把风筝往上托起;当风筝飞起来时,一收一放的掌控,风筝忽高忽低,握线的孩子必须很好地拿捏和判断。有些孩子的风筝飞不高,有些的却冲破云霄,翱翔于碧空中。各人技术不一,但是经过一番摸索,大家的风筝都顺利飞起来。姹紫嫣红,像花朵一样,孩子们的风筝霎时间点缀了无云的蓝天,为这秋高气爽的午后带来些许春意。

当我躺在石堤上仰望这些风筝时,耳边不时传来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。看着大家的欢颜,我真希望时间能在这一刻停止,让我留住大家的快乐,留住我内心的欢愉。
我愿自己也能像风筝一样,自由自在,无拘无束地在旷阔蔚蓝、浩瀚无比的苍穹中翱翔,自由的空气实在可贵,我们人生几何能有这样的机会?
10/30/2006 11:46:00 下午